11月17- 20日,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在中国成都隆重举行。作为大会重要平行会议之一,首届光伏CTO峰会暨技术创新大会以“技术重塑产业 创新定义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全球顶尖专家学者及龙头企业技术领袖。华晟新能源首席科学家王文静应邀出席,发表主题演讲《HJT电池的技术进展》,并参与CTO圆桌对话,与行业同仁共探技术破局与产业协同发展之路。

三大维度解析HJT技术竞争力
在主题演讲中,王文静从效率、成本与可靠性三大维度,全面梳理了异质结(HJT)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潜力。他指出,当前HJT电池在效率上仍保持对TOPCon技术的领先优势,量产电池效率普遍高出0.2%–0.4%,对应组件功率提升5–10瓦。在产业化推进过程中,HJT技术正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持续优化,并在设备与材料环节展现出可观的降本空间。
王文静特别强调,通过银包铜浆料、电镀铜等路径,华晟已实现背面电极铜含量提升至80%以上,并持续推进100%纯铜化工艺的研发与验证。他认为,铜栅线技术不仅是HJT降本的关键路径,更是其在未来光伏技术竞争中构筑差异化优势的核心所在。

针对HJT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王文静系统阐释了“亚稳态”特性对电池可靠性的影响。他指出,HJT电池在光注入、光/热刺激等外部条件下所呈现的效率波动,本质上是一种可逆的物理状态变化。华晟通过工艺优化与封装材料创新,已在组件层级有效提升了HJT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为其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组件创新与工艺升级,推动产业化进程
在圆桌对话环节,王文静与多家龙头企业技术负责人围绕高效光伏技术的发展路径与产业化进程展开深入交流。针对HJT技术的产业化进展,王文静指出,作为较早起步的技术路线,HJT在效率潜力与材料创新方面持续展现出独特价值。华晟正通过背抛、负间距等组件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性能。王文静举例道,实验室数据显示,像700瓦的组件就可通过负间距等工艺组合实现功率提升8-10瓦。

在谈及钙钛矿叠层技术时,王文静分享了华晟在百兆瓦中试线上的实践体会。他强调,任何新型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都必须经历工艺定型、设备开发、良率提升、可靠性验证与成本优化五个关键阶段。华晟正与产业链伙伴共同努力,推动钙钛矿叠层技术沿着产业化的关键阶段稳步前进。
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推动光伏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光伏技术快速迭代、产业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华晟新能源作为HJT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推动者,始终坚持以研发为引领、创新为驱动,构建了从实验室、中试到量产的完整研发体系。

依托前瞻性的技术布局、系统化的研发能力和开放的产业链协同机制,华晟正稳步推进HJT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在铜替代、微晶硅工艺、组件集成等关键领域取得扎实突破的同时,华晟还积极布局钙钛矿叠层等下一代技术,展现出持续创新的技术实力和前瞻视野。
未来,华晟将继续深化技术攻关,携手产业链伙伴共同构建高效、可靠、可持续的光伏技术生态,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与华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