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

新华网报道|安徽宣城:光伏独角兽的追光逐新之路

2025/09/30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异质结技术作为光伏产业未来核心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产业化进程持续受到国家权威媒体的重点关注。新华网近年来多次以此为主题进行深度观察,华晟新能源作为该领域的领军者与主力军,其技术路线与规模化实践屡次成为报道中剖析的典型案例。此次最新报道,亦在此基础上对华晟的近期进展予以了客观呈现。
以下内容转载自新华网客户端:



在“新形势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主题对话中,徐晓华直面当前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他指出,在当前能源政策持续优化、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光伏项目的投资收益模型正经历结构性调整。这要求全产业链共同探索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拓展及模式优化,持续提升光伏发电的经济竞争力,增强市场信心,推动光伏能源的可持续普及与应用。

在安徽省宣城市,光伏独角兽华晟新能源以一座垂直光伏组件实证电站,验证了异质结技术在垂直安装场景下的优势,同时开创了土地高效利用的新范式。

走进该电站,竖立在地面上的光伏板不同于传统的倾角安装,均采用东西向垂直安装设计,光伏阵列全部正面朝东、背面朝西,离地高度统一为1米,阵列跨距10米。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组件对日出日落方位的追踪优化,又为农作物种植预留了充足的采光空间,可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强抗积雪积尘能力,并在早晚时段发电表现更突出。

异质结电池是一种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近年来,华晟新能源针对异质结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开展验证和应用,推动关键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目前,华晟新能源已实现超高效N型硅基异质结组件的规模化量产,量产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6%,组件最高功率达768瓦。采用双面双玻设计后,显著提升系统发电量。组件首年光电转换效率衰减小于1%,此后每年衰减不超过0.3%,在第30年仍能保持90.3%以上功率输出,确保全生命周期的高效运行。

在应用层面,异质结组件已在大型地面电站、工商业屋顶、农光渔光互补等多场景稳定运行。以100兆瓦装机为例,年发电量超1.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万吨。依托更高的发电收益和持续下降的制造成本,度电成本显著降低,预计6至8年即可完成投资回收。

眼下,华晟新能源正加速推进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技术的研发。这一技术的产业化将进一步提升效率极限,推动度电成本持续下降,为行业提供新的增长动能。

(责任编辑 钟红霞)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