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中国光伏太阳能高效异质结760W+俱乐部第十四次圆桌会议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洲际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轮值主席单位珠海鸿钧新能源有限公司主办,安徽华晟新能源、广东明阳光伏、广东泉为科技、国电投新能源、国晟世安科技、金刚光伏、江苏光势能、琏升光伏科技、上海恒羲光伏、通威股份、中建材浚鑫、浙江润海新能源(以上按中文首字母排序)等十二家联盟成员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并特邀迈为股份、中科院、SOLARZOOM光储亿家的嘉宾共襄盛举。
会议以“鸿图共展,逐光760”为主题,由鸿钧新能源副总裁侯洪涛与王海君共同主持,聚焦高效组件、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技术等产业前沿议题,深入探讨技术突破路径与产业协同机制,为异质结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
鸿钧新能源CEO李长红在开场致辞中,回顾了俱乐部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并向创始成员致敬。李长红表示,“760+”不只是一个数字,更象征着行业对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技术产业化的共同愿景——突破效率瓶颈、实现规模化降本,推动异质结全方位领先的共同梦想。他呼吁行业凝聚信心,“以技术对话技术、用诚意回应诚意,唯有同心同德才能行稳致远,唯有开放合作才能让每一缕阳光绽放璀璨价值”,为会议拉开序幕。
技术前沿:聚焦核心突破,解锁提效新路径
一、聚力协同,构筑稳健供应链生态
会议期间,珠海鸿钧新能源供应链负责人白素彤分享了鸿钧在电池与组件环节的核心物料采购数据,并观察到市场情况:硅片厂商7月后价格进入调整周期;玻璃9月预计出现涨价。针对设备备品备件成本高企的问题,白素彤倡议联盟成员深化供应链协同,实现资源互助,共同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二、协同攻坚0BB,共拓增效新路径
上海电气恒羲光伏组件技术负责人沈灿军系统介绍了0BB异质结高效组件的解决方案进展。沈灿军指出,0BB的核心优势在于降本提效,团队正协同产业链积极攻坚焊接工艺匹配性与胶膜材料耐久性等关键环节。他呼吁行业加快标准化进程,并分享了通过“多分片+负间距”及优化绝缘设计以实现组件效率23.8%+的技术思路。
针对沈灿军的演讲,多家企业代表展开讨论:
浙江润海新能源研发总监连维飞表示,目前采用的0BB技术方向调整为“焊接+印胶”方案,为行业同类技术实践提供了可参考的优化路径。
中建材浚鑫副总经理郭万武分享了团队在0BB技术研发上取得的积极进展,0BB技术在多项关键维度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目前团队正针对量产需求,对部分工艺进行深度优化,以期尽快完全满足所有可靠性标准,为0BB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三、钙钛矿/异质结叠层技术突破与协同呼吁
特邀嘉宾迈为股份董事长周剑带来了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的最新解决方案。钙钛矿叠层技术产业化难度大,第一条百兆瓦中试线是必要的“沉没成本”。周剑表示,迈为已搭建喷印、镀膜、原子层沉积(ALD)等全工序设备平台,目前小尺寸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效率达34.02%,大尺寸(210mm半片)叠层电池效率近30%,公司正推进大面积工艺优化。针对异质结关键技术突破,他提到三大方向:一是纯铜浆料+光子烧结技术;二是玻璃基转移印刷;三是背抛三代技术与边刻工艺。周剑呼吁,俱乐部应成立叠层技术专项工作组,推动数据共享与联合研发,避免“各自为政”延缓产业化进程。
针对周剑的提议,多位嘉宾回应:
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术官邢国强对叠层技术专项工作组提议表示支持。通威在钙钛矿方面已实现从实验室到中试的跨越。但行业技术路线频繁切换、企业过度内卷,导致研发资源分散等问题仍然存在。邢国强以美国Sematech联合机构为例,呼吁760W+俱乐部牵头整合行业资源,推动迈为股份牵头攻克钙钛矿大面积均匀沉积等核心技术,加速叠层技术产业化落地。
中科院教授刘正新提醒,在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技术产业化进程中,需高度重视铜浆技术的长期可靠性。随着银包铜浆料中银含量持续降低,铜材料的氧化与扩散特性可能影响组件耐久性。他建议行业协同创新,共同优化材料工艺并建立长效评价标准,为叠层技术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国电投新能源首席技术官王伟指出,异质结电池的铜金属化技术(利用铜电镀工艺技术)是推动异质结电池提效降本的重要技术。当前银包铜虽为降银耗的主流方向,但因依赖传统印刷工艺,不仅难提升效率,反而可能牺牲性能,且氧化铟成本居高不下(约3-4分钱/瓦),需通过“更多更细栅线”设计才能平衡效率;国电投已实现正面10微米级铜电镀栅线量产,该技术可连带解决氧化铟成本问题。
国晟世安科技CTO兼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闻斌对叠层技术表示认可。他指出,该技术早期存在的可靠性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业界无需过度担忧其在高效能、高效率目标上的实现能力。但当前的核心挑战仍在于量产适配性——现有技术手段(如涂布、ALD和蒸镀等)从大规模生产的角度来看,仍存在明显的匹配瓶颈。若要真正推动叠层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必须通过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实现从设备到材料的全链条协同突破,避免因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延误其商业化落地。
圆桌对话:聚焦产业升级,共谋协同发展
一、政策引领未来:坚定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技术信心
在圆桌讨论环节,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徐晓华首先传达了工信部近期两次会议精神,解读了国家“反内卷”的主要措施,包括严控新增产能、打击低价劣质、规范央国企招标、推动兼并重组、支持叠层技术等,并提出组件的最低限价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徐晓华坦言行业正经历“万里长征”,胜利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坚定的信念,坚信国家支持的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技术是代表未来的绝对方向;二是强大的战斗力,即持续不断的提效降本与技术突破,号召大家保持团结、坚定信心,共同走完这场“长征”。
二、协同尺寸标准,共筑提效基础
琏升光伏科技副总裁唐豆豆强调了硅片尺寸统一的紧迫性。她指出,当前硅片采购周期长、各企业在网版图形和硅片倒角方面的差异化要求,显著增加了电池代工的成本与复杂度。为此,她积极呼吁联盟成员加强产业协同,将硅片尺寸统一作为提升行业整体效率与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共同推进,为异质结技术降本和规模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琏升光伏科技研发总监汤安民呼吁行业理性看待功率数据。面对市场对组件功率不断提升的要求,琏升选择了务实的技改路径:在不对电池端设备大量技改情况下,通过组件端多分片,高密度封装等技术,提升功率从而提升异质结产品竞争力。
三、协同攻坚可靠性,共建品质新生态
中科院教授刘正新引述了大庆国家级光伏储能实证基地的宝贵数据,为异质结技术持续优化提供了重要方向,并指出当前正是异质结技术进一步提升品质、赢得市场信任的关键阶段。刘教授强调,实证基地是行业技术迭代和品质验证的重要平台。他呼吁企业加大对胶膜、封装等关键工艺的研发与优化力度,以高标准产品充分展现异质结技术的真实性能。同时,他建议俱乐部牵头建立更科学、统一的衰减测试标准,推动形成客观、公正的产品评价体系,引导企业送验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产品参与实证,共同树立异质结技术高效、可靠的市场形象。
针对23.8%+双面组件的可靠性及市场应用,国电投新能源副董事长宗军表示,异质结技术的高双面率、低衰减等特性高度契合西北沙戈荒和高原等未来主流光伏基地的需求。为应对当地特殊环境并加速技术推广,他呼吁联盟成员联合攻关,共同提升产品在严苛环境下的长期可靠性,并改善市场认知。他建议建立联合投标机制,推行统一的标准认证与价值评估体系,从而凝聚行业力量,高效响应大型项目招标。
华晟新能源技术中心副总经理田介花分享了华晟在衰减改善上的实践。她表示,华晟通过优化CVD和PVD工艺,并优化PID测试方法,将组件衰减目标控制在1%以内。
四、协同反内卷,共筑健康生态
SOLARZOOM创始人刘昶从行业生态角度提出反内卷建议。他指出,当前光伏全行业亏损已引发资本、银行对行业的负面认知,若不改变低价竞争格局,将严重制约技术迭代。结合工信部“最低限价”信号,刘昶倡议联盟成员制定异质结组件统一报价标准,对低价竞争行为采取惩罚措施,通过价格协同实现盈利回归,“只有行业盈利,才能吸引资本投入,解决当前资金困境”。
通威股份光伏技术中心电池开发部部长龙巍表示,通威已主动将异质结组件认证标准切换至更严格的莱茵标准,全力推进技术研发,目标在2025年实现显著提效,建立清晰的功率优势。
华晟新能源副总裁余义强调华晟的成本与市场双轨策略:近半年通过10%银含的银包铜浆料的导入、超细线宽的金属网板印刷、搭配0BB技术等优化举措,极大降低了电池到组件BOM成本;市场端采取“平价+高功率” 并行模式,既聚焦720W主流平价产品(成本最具优势,适配巴西等对物流成本敏感的市场),也推进730W+高功率产品研发生产,以覆盖不同市场的客户需求。
上海电气恒羲光伏副总经理胡建波表示,集团战略仍聚焦异质结,短期保持谨慎,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前端工艺,目标推动异质结成本向TOPCon看齐,为未来技术迭代夯实基础。
金刚光伏销售总监齐峰结合企业经历呼吁反内卷。他倡议,联盟成员应共同坚守成本底线,“市场上部分企业以低价抛售A级组件,将异质结从‘高端产品’沦为‘地摊货’,严重破坏行业生态”,他明确金刚光伏愿与成员单位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泉为科技大客户总监王芳也表示,希望通过俱乐部平台,共同探索降本与市场拓展的有效路径,“各企要报团取暖,从内卷消耗到价值共生”。
鸿图共展,逐光760
本次会议汇聚异质结产业核心力量,围绕叠层电池的效率突破、工艺协同与可靠性提升等关键议题,形成了高度共识。展望未来,760W+俱乐部将继续发挥关键平台作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聚焦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技术的联合研发与标准共建。行业将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协同替代低效竞争,为中国光伏产业迈向下一代技术高地、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持续注入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