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晟”)在晶硅异质结/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两项突破性进展:实验室小尺寸(1cm²)电池效率成功突破34.02%,产线级大尺寸(210HP)电池效率达到29.01%。这一里程碑式突破,不仅表明了华晟在异质结钙钛矿叠层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凸显了华晟在该技术商业化量产化的领导力,为最终实现叠层电池从实验室向应用落地,贡献华晟力量。
从实验室到产线的双维跃升
在实验室层面,团队通过创新性地引入物理场效应与化学键双钝化策略,显著降低了界面非辐射复合损失,成功将小尺寸晶硅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提升至34.02%,这一数据跻身全球领先行列。同时,团队结合新型钙钛矿结晶添加剂及高载流子传输层材料等一系列材料和工艺提升,实现了从晶粒取向、能级匹配到界面稳定性的全面优化,为进一步探索效率极限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产业化层面,华晟团队自主设计的产线实现大尺寸叠层电池效率达到29.01%(210HP),相比于单结晶硅电池提升近四个百分点。这一成果源于其原创性“大绒面薄膜创新性沉积技术”,此次采用可量产化大面积镀膜技术,克服了钙钛矿材料在产业级晶硅金字塔上面临大绒面均匀性、尺寸大小和顶底高度不一致等沉积难度问题。采用引入有机稳定剂策略,初步攻克了大尺寸叠层器件在沉积均匀性与环境适应性上的行业难题。与此同时,新型界面传输层材料的应用,使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和工艺兼容性,推动叠层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量产实施的进程。
推动效率极限与产业化进程
叠层电池被视为推动光伏行业突破晶硅“效率极限”的关键技术。华晟此次实现的小尺寸34.02%与产线大尺寸29.01%双突破,不仅充分验证了叠层技术的理论可行性与现实可扩展性,更凸显出其战略意义——当钙钛矿叠层效率突破30%,即可成为绿电度电成本低于一美分/瓦、实现绿氢与光储平价的关键前提。这一成果既在实验室端展现出超越单结电池的巨大潜力,又在产业化端提供了可复制的规模化范式,为全球能源转型开辟出更高效、更经济的新路径。
更重要的是,这一突破极大提升了行业对采用量产化技术制备高效率、低成本、大规模量产叠层电池的信心,将进一步推进晶硅异质结电池技术升级和在光伏体系中的产业化实施。对于正处于深度能源转型关键期的全球而言,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技术突破,更是全行业向绿色低碳未来迈进的重要推动力。
叠层电池正被公认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核心方向,而华晟凭借自主研发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以及异质结与钙钛矿叠层的天然优势,通过全方位优化和布局材料—工艺—装备—器件—产品等五个维度,平衡光电效率—可靠性—成本等三个重点,采用可大规模化的量产化技术制备叠层电池,进一步夯实了其在高效异质结领域的核心优势。
华晟以持续的创新力与前瞻性的技术战略,再次在全球光伏舞台上奏响了中国声音。此次叠层电池效率的双重突破,不仅是华晟在技术自立道路上的新里程碑,更是光伏产业攀登效率高峰、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注脚。
在全球能源格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华晟正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引领未来”的战略格局,携手行业伙伴,秉持“让光伏真正成为第一能源”的愿景,共同开创光伏产业新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