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
华晟海光组件斩获“十四五能源创新案例” ,引领光伏场景化革命
2025/03/25
  • 打开微信扫一扫

3月20日,第十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以“创变时代,构建能源合作新格局”为主题,汇聚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交通部、国家能源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十五五”能源体系深度变革方向。华晟新能源副总裁邢舟受邀出席,分享异质结技术的创新突破与场景化应用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凭借在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中的突破性表现,华晟在此次大会中荣膺“十四五能源创新案例”奖项,彰显了其技术实力与行业引领地位。

 

 

蓝海启航 破解海洋光伏技术困局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50年,海上光伏的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000GW,占全球光伏总装机容量的近20%。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同样预估,我国大陆海岸线总长度超过1.8万公里,理论上可开发海上光伏项目的海洋面积能达到约71万平方公里,可安装海上光伏超百吉瓦。

海上光伏无疑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强腐蚀、高湿度,以及各种海风海浪的冲击,都对海上光伏应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针对各种极端的海上环境,华晟推出了“海光”系列组件,采用高密封的丁基胶封装,以及光转膜技术,华晟海光组件可有效抵御海上超强的紫外线和恶劣环境影响,保障海上电站全生命周期高效稳定发电。

 

荣耀登榜 树立海光新标杆

会议期间,组委会隆重发布了“十四五能源创新案例”,华晟凭借在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的出色表现,受到项目业主方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度认可,其海洋环境专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华晟海光组件荣耀登榜。

 

 

青岛即墨海光项目是我国首个渔业融合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项目采用华晟“海光组件”,凭借IP68的防水等级,业内领先的抗盐雾腐蚀性能,以及法国船级社首张“海洋耐候性认证”,华晟海光组件可有效应对强风、高湿、高盐雾的海洋环境。

 

 

邢舟在领奖时介绍到,“即墨项目采用‘海上发电、水下养殖’的双重模式,将渔业与光伏深度融合,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一期800MW的冲刺交付阶段,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绿电约10.7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打造了海洋能源新标杆!”

此次大会作为能源科技创新的重要风向标,见证了华晟新能源以异质结技术为核心引擎,通过"技术攻关-场景验证-生态构建"的三级推进模式,持续输出高效低碳解决方案的创新实践。邢舟表示,“未来,华晟将继续深化技术研发与跨界融合、加快推进风光储氢协同,推动异质结技术融入新型电力系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订阅